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大多數(shù)回到家只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情況。但是,作為家長要清楚,孩子的心理狀況是重要的,甚至比學習更重要!!!當孩子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很有可能讓孩子走上岔路!!!
孩子一到中學階段,性格上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孩子的自尊、自立、自主意識更強,但知識和經(jīng)驗方面的缺陷和價值觀的不穩(wěn)定,又往往使他們面臨很多困惑,甚至有一些很不成熟的行為舉動,嚴重阻礙自身的發(fā)展。發(fā)展上的障礙首先表現(xiàn)為心理心態(tài)上的不穩(wěn)定、不和諧。因而中學階段的孩子極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中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wěn)、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wěn)、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xiàn)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xiàn)自傷或傷人現(xiàn)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xiàn)歸類為以下問題。
(1)自我心理。隨著心理的成熟,中學孩子在內(nèi)心世界有許多復雜的事情要考慮,甚至操心。中學孩子較關心的是對“自我的認識”,即怎樣認清自己的行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現(xiàn)。在日新月異、成長的過程中,覺得時時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發(fā)覺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興趣及志向在何處,將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等等。由于對成長變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煩惱,同時也對別人的批語與反應甚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評就反應強烈,而且很難過。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并增強自己的信心,是中學孩子們常遇到的內(nèi)心顧慮問題。
(2)性心理。隨著性生理的發(fā)育,中學孩子的性心理也隨之發(fā)展。隨著日益增長的性興趣與愿望,如何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學孩子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別”。生理上的性別取決于人的解剖器官與生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心理及行為上,每個中學孩子要學習如何按生理性別角色去講話動、作穿著;怎樣才能引起異性的好感與喜歡;如何與異性朋友結交相處等等,是中學孩子們需要去學習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別”。只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一致,才能完全定義為男性或女性。這些心理上的問題,也常是煩惱、壓力的來源。
(3)家庭關系。如何與父母親相處,是中學孩子們的心理負擔與困難之一。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年輕人改變了對父母的看法,開始批評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際隔閡。假如父母處理不當,就有親子關系的沖突而不悅。再者,年輕人追求獨立自主,力求減少依賴父母,而有些父母卻不關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親子爭吵、家庭不睦。
(4)朋友關系。與同學、朋友交往是中學孩子的一種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幫助,會增長知識。因此中學孩子們的朋友感情濃厚,自己是否被別人喜歡,是否被朋友接納,很是重要的。再者,對于同學或朋友的言語接納很敏感,也容易產(chǎn)生嫉妒或爭奪別人關心的現(xiàn)象。有時,受到群體朋友的壓力,非采取某種行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問題根源之一。
(5)社會適應。中學孩子們對自己的社會環(huán)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時髦,追隨社會上流行的風氣,較易被感染或鼓動,也容易批評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假如發(fā)生劇烈的社會變革,價值觀念改革,年輕人常易落入變遷的漩渦當中,首當其沖受社會文化劇變的影響。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xù)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動態(tài)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特定狀態(tài),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不變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xiàn)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并不意味著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持續(xù)存在的狀態(tài),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xiàn)象。心理標準是一個發(fā)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來源于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tài)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既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既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wěn)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tài)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2)滿意的心境。
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nèi)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于正確的認識,由于他們能一分為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悅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贊揚、歌頌沖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為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shù),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妄自驕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于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tài)。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準,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3)和諧的人際關系。
樂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為他們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需要的矛盾。與人為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xié)調(diào)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系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就會處于健康狀態(tài)中。
(4)良好的個性,統(tǒng)一的人格。
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保持統(tǒng)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zhí),禮貌而不虛偽,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zhí)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5)適度的情緒,充分的理智。#p#副標題#e#
人與動物區(qū)別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復無常。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維護中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對中學孩子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讓孩子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孩子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技術。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nèi)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fā)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手段,防患于未然。
(2)家長經(jīng)常性的與孩子保持溝通,同時也要給孩子留有個人空間。
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孩子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作為家長首先要信任理解孩子。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溝通取得成功的基矗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家長要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孩子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并依據(jù)問題的需要在相關的引導下使用適當?shù)男睦碇委煼椒?減輕或消除孩子的不適應的心理現(xiàn)象及行為,培養(yǎng)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fā)展。
(3)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由于孩子們對增強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如雨后春筍。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心理問題時,可以找心理咨詢師給孩子提供幫助。在咨詢過程中家長可以作一些需要的回避。因為家長作為孩子較親密的人,孩子有些問題可能礙于顏面不好意思讓家長了解,如果咨詢師循循善誘耐心開導的話,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傾訴的空間,讓孩子省去害羞的憂慮,甚至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咨詢師交流,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咨詢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