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內卷”一詞是頻繁出現(xiàn)。教育內卷也是被學生家長不斷提出來、也有很多家長在批判教育內卷,但是教育內卷究竟指什么?家長和學校又該如何做才能打破教育內卷,或者如何在這樣內卷的情況下如何自處?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想要和大家聊聊“內卷”,在“內卷”中如何學會選擇。
本文節(jié)選自《學習的進化》,作者倪閩景,第一教育經授權發(fā)布
教育內卷就是指教育系統(tǒng)內不斷加劇的升學競爭和學生學習壓力。就這點學科知識,就這群老師和學生,大家越搞越忙,越搞越焦慮。
學校里數(shù)學老師布置作業(yè)多了,那英語老師也要多布置,否則英語老師會覺得時間都被數(shù)學老師搶過去了;這個家長送孩子去培訓機構了,那其他家長也不得不送,否則覺得自己孩子要落后了;這個孩子作業(yè)做到10點,那個孩子就做到11點;最可恨的是培訓機構還打出這樣的廣告:“你可以不來參加我們的培訓,但我們正在培訓你的競爭對手……。”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看到問題了,但大家好像都沒有辦法,教育部門不斷發(fā)文件,結果還是沒有改善,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現(xiàn)狀。
實際上現(xiàn)在學校的條件越來越好了,教育均衡也確實是做得越來越好了,教師也都是經過正規(guī)大學培養(yǎng)的大學生了,從OECD組織的PISA測試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基礎教育質量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們老百姓對教育反倒越來越不滿意了,這就是教育內卷的可怕之處。
要破解教育內卷,首先要認識到,這不是學生學業(yè)負擔重不重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對教育所持的價值觀問題。學校總會有一點不同的,但是家長會對一點點不同也無法忍受,其本質是因為我們對學校的評判只有一個標準——升學率。
因此,我們應該要鼓勵學校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長看到有的學校這個好,有的學校那個好,找到心理平衡。
如果是單一評價,那么有些“佛系”的家長本來對孩子文化學習沒很高要求的,結果學校老師也會逼著家長“雞血”起來。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經常會把認為重要的東西變成考試。
以體育進中考和高考為例,現(xiàn)在就有很多爭議。實際上,重視體育最好的辦法是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并提供更好的體育場館和設施,提供更好的體育師資,讓孩子們體會到體育運動給自己帶來的愉悅,那么孩子們才會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愛好和習慣。
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才是破解內卷的強大動力。
這么多年教育改革一直是在有限時間里做增量,不斷給學生增加課程內容。
好的教育改革一定要有增有減。
比如,應該規(guī)定每周拿出一個半天去校外活動,去看看博物館、科技館,讓孩子們去參加社會實踐,那么孩子們自然會減少文化課學習,減少作業(yè)量。
再如,為什么家長要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補課,很多是因為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行,沒自信,孩子不喜歡,聽不懂,甚至有老師會直接對家長說:你孩子學習基礎不行啊,趕緊去補補課。結果去了培訓機構后,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學習了,成績也上來了。這樣一弄,更多人盲目地跟去培訓了。
破解這個問題的辦法應該是不斷提高教師素質,讓孩子們喜歡學校,喜歡老師。
提高教師素質是最難的,最好的辦法是讓最優(yōu)秀的人來做老師,這需要繼續(xù)提高教師收入,什么時候最優(yōu)秀的人愿意來做老師了,這個時候教師的待遇才算是可以了。
但是,哪怕教師都是最優(yōu)秀的,內卷就能破解嗎?筆者的判斷是“否”!因為教師再優(yōu)秀,也不能保證所有孩子都能上北大清華。
內卷在現(xiàn)代學習階段之所以會如此突出,不是因為老師不優(yōu)秀,不是因為教育不均衡,也不是因為教育投入不足,內卷情況最嚴重的地方,恰恰是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教師最優(yōu)秀的地區(qū)、教育經費最充足的地區(qū),內卷最甚的地方甚至就是北大、清華所在的海淀區(qū)。
內卷的根本原因是學習進化和文化進化之間出現(xiàn)了背離。學習是文化進化的基本作用力,但是如果文化進化的速度超過了每個人的學習速度,那么“人”這個進化量子就會陷入一種十分無助的狀況。家長會“雞血”,孩子會“躺平”。
但是,馬上會有人質疑:為什么東方國家內卷都比較嚴重,而西方國家同樣進入了現(xiàn)代學習階段,內卷卻并不那么突出?這就更讓我們要從文化進化角度來分析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
文化進化使社會更加開放和多元,這個情況東西方都一樣,開放和多元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更多的選擇。
在物質匱乏時期,有選擇權,人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但當你面對超多選擇項的時候,選擇將會變成一種負擔,而且相當耗費精力。
筆者曾經接到一個家長投訴,說某個周末上午同時有數(shù)學競賽和英語競賽,希望能協(xié)調分開競賽時間,好讓孩子能都參加。而當我說明原因告知無法調整的時候,這位家長覺得世界末日來臨了一般大聲哭泣。
筆者就這件事想了很久,終于明白了東西方在學習內卷方面差異那么大的原因——東方文化從來不是一種選擇性文化,而是跟隨性文化。說白了,就是隨大流,東方的教育從來沒有把學會選擇當作重要的學習內容去要求。
什么叫學會選擇?
第一,選擇的本質是舍得。所謂選擇,基本上是選了這個,就要放棄其他。你此時此刻選擇了閱讀,就意味著舍去了看電視或其他活動。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一生總是在選擇和舍得。
之所以大家平時沒有感到在做選擇,只不過是生活的慣性給大家做了自然選擇
在一個物質過剩、知識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給每個人的發(fā)展機會和學習渠道更多了,這樣我們每天面臨的選擇會更多?,F(xiàn)代社會之所以有這么多剩男剩女,不是因為選擇少了,恰恰是因為選擇多了。
我們可有的選擇項大大增加,但我們每個人依然每次只能做一件事情——選一個伴侶,這就意味著我們舍去的選擇項也比以前多得多,如果沒有學會舍得,那一定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回想起那個家長的投訴,我想如果家長讓孩子借這個機會自己學會選擇,理解“選擇就是舍得”的道理,也許比參加數(shù)學和英語競賽的意義要大得多。
可惜的是,目前孩子們的選擇大多數(shù)都是家長去做的,而家長做的往往又不是選擇題,而是全部都要??吹狡渌⒆釉趯W畫畫,就也要自己孩子去學,看到其他孩子在學奧數(shù),就覺得自己孩子也絕對不能落后……這種情況久了,孩子們不但深受其害,同時也徹底喪失了選擇的能力。
第二,真正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平時考試當中的選擇題往往是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實際上這并不是選擇題,而是多項判斷題?,F(xiàn)實生活中的人生選擇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新的高考改革,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選擇度很大,有些家長就埋怨,為什么要讓孩子們這樣焦慮,不要選,大家都考一樣不是很簡單嘛!這個埋怨看上去有道理,實際上沒有明白,新的高考就是要學生學會去做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選擇題。
第三,學會學習首先是要學會選擇,而學會選擇的標志,是能尊重自己的選擇,勇敢承擔選擇的責任。我們每一個選擇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過去的情況來做出判斷,這個判斷一定是不完美的,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這正是人生的樂趣所在,否則全部由過去因素決定的人生,肯定是太乏味了。任何人生選擇題的選項都是有利有弊的,更何況未來還有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會完全改變原先的預判。
就像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中,“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p>
人生的道路是有千千萬萬條,我們應該要學會選擇,并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后果,這是我們在長大的日子需要學會的,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需要我們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