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的代表性詩人,他所留下的詩篇著作無數,后人也從他的詩作中分析出了當時唐朝的境況,這些詩篇對后世的影響很深遠。題目中的這句詩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中,這首詩是李白在月夜飲酒時所作,既在描寫詩人自己獨酌的情景,也在慨嘆孤獨寂寞,其孤單的情感從題目中這句詩的前一句就已經呼之欲出了,上一句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說明李白獨自飲酒的時候有孤獨之感也有思鄉(xiāng)之情,下文對于題目中的問題回答的很具體。
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701年——762年)已經在翰林院供職一年多,他在這里的實際工作就是做御用文人,寫詩給唐玄宗唱贊歌,給唐玄宗代筆寫圣旨,陪伴唐玄宗出去郊游或打獵,是李白的主要任務。對才華橫溢的李白來說,這份工作并沒有什么難度,可以讓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寵愛,李白在這段時日,生活是很滋潤的。對別人來說,這份工作實在是太好了,既可以拿著高薪,又能接近當今圣上,為以后的仕途之路鋪平道路。
李白畢竟是李白,他性格耿直單純,喜歡自由自在,怎么能容忍自己的才華耗費在那些歌功頌德的御用文字游戲里,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然而,李白雖然狂放不羈,但他考慮問題還是很周到、冷靜的,他明白自己不能輕易得罪一些人,只好委屈自己。此時,李白翰林學士的任期未滿,他又對這份工作產生了厭倦,心里糾結,因此,只好依靠醉酒或者裝病來逃避。這是在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現狀下,李白寫作了一組《月下獨酌》組詩。組詩《月下獨酌》共有四首,其中第一首較有名,“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正是第一首里邊的句子。全詩如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這句意思為:舉起酒杯邀請皎潔的明月跟我一起暢飲,明月、我,以及我自己的身影加起來正好是三人。李白為什么不說成是“對影成二人”,而說成“對影成三人”?顯然,在“對影成三人”里,李白把自己,影子和明月都算上了,他把影子和明月都看成了具有生命意識的對象,看成了可以傾訴衷腸的朋友。只因為此時此刻的李白,在精神上太孤獨、太苦悶了。
在給唐玄宗做御用文人時,李白周圍是高力士、李林甫、楊國忠、楊玉環(huán)、安祿山之類的人,這些人說一套做一套,經常在唐玄宗面前口蜜腹劍,背地里卻為了自身利益,明爭暗斗。唐玄宗早已沉迷于楊玉環(huán)的溫柔鄉(xiāng)里無法自拔,除過楊玉環(huán)之外,對誰都不信任。李白夾雜在這樣的處境中,想找一個說說心里話的朋友都難,有些話他壓根不能說,因此,他憋屈和苦悶,只好借酒消愁,對月亮訴說自己的苦悶了。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在李白眼里,月亮是一名知心、體貼、溫暖的朋友,他發(fā)牢騷時月亮在認真傾聽,他唱歌時月亮為他伴舞,他喝醉時月亮也陪他醉,他感到自己輕飄飄時可以翱翔時,月亮也在翱翔。再沒有比月亮更貼心的朋友了。
看完以上的分析和解釋之后,大家對于為什么是“對影成三人”的疑惑應該已經有答案了,希望上文中的內容對于大家學習和理解這首詩有幫助!